第三十二章 进帐八十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兆华本打算以程矞采为标杆,“劝”那些缙绅世家们都多少出点银子,可谁成想人家根本不买朝廷帐。虽然希望落空了,不过比程矞采晚几日进京的原云南按察使,犯官崇纶却给兆华来一个不小的惊喜。
咸丰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崇纶一进京便被刑部带走,同时被带走的还有崇纶的管家。周祖培周学士知道这是皇上钦点的“重犯”,哪里敢耽搁,但也不能鲁莽行事。他先是对崇纶连唬带诈,接着又好言相劝,并保证只要按他说的办就能保住性命。
崇纶在半路上大概也听说了自己是被皇上钦点押解回京的,所以知道此番在劫难逃,惟一的选择就是配合周祖培。或许这样还有点希望。
临到最后,周祖培还不忘发下一句话,“以尔所犯之事,皇上要想杀你根本不用押解回京,之所以把你千里迢迢押回来,是想让本官给你保条性命。如果明日大堂之上,你在大理寺卿和御史中丞面前胡言乱语,到时候就算皇上不想杀你,本官也不会饶你。”
崇纶也听说现在各部院只设一名尚书,权力比原来大得多,所以便相信自己的性命捏在周祖培的手里,哪里还敢不答应,连忙又是哭诉,又是说好话地应承下来。
第二天一早,三司会审开始。大堂之上崇纶面色苍白,在大理寺卿的逼问之下,他按照周祖培的交代一字不落说出自己所犯之罪。清朝审案重人证而不重物证,这种贪污的事情如果连本人都承认了基本就不需要什么证据不证据了。
当大理寺卿和御史中丞议定要将崇纶秋后问斩时,周祖培也附和同意。这下崇纶终于知道上当了,气得他在刑部大堂上大骂起来,接连问候了周家的数位女性。
到此还不算完,周祖培紧接着又提审了崇纶的管家。话说满人的管家大多要比主人还清楚家中的进项和财产。一番威逼利诱之后,这位崇府的管家自然什么都交代了,多少田产、多少铺面、多少宅院,每年的进项有哪些,都是哪些人员贿赂的,甚至崇纶花三百两银子买了一房小妾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周祖培审完崇纶的管家后片刻不停地开始写奏折,随后便是到兆华那里邀功请赏了。
“内阁学士、刑部尚书臣周祖培恭请皇上圣安。”
“这么晚了,周学士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回皇上话,昨日崇纶押解进京后,臣一刻不停的审问……”周祖培把审问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但言者有意听者无心,周祖培不过是想把自己的辛苦和功劳多说说,而兆华关心的却是审问的结果。
好容易等周祖培的话说完了,兆华说道:“周爱卿辛苦了,不知审问结果如何?”
“回皇上话,皇上果然料事如神。崇纶所贪之数实在令人咂舌,仅崇府管家所供财物折成银子就不少于五十万两。要说这崇纶倒真是个爱财之人,别人送给他的古玩、珍品都被他卖掉,然后用换来的银子去放高利贷,收取印子钱。他还在京城购置了大批铺面和宅院,每年的租金就有五六千两之多……”
一听周祖培说出五十万两,兆华不禁两眼放光,他现在太需要钱了,在未来的改革中,五十万两说不定就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兆华也为自己的判断准确而暗暗得意。崇纶上任云南按察使还不到一个月,之前的几年一直在永定河道任上。兆华知道大清朝的河臣没有不贪的,以崇纶的人品看,想必不会是什么“异术”,没想这一下还真抓了一条大蛀虫。
“依爱卿的意思,崇纶该当何罪?”兆华道。
周祖培自然知道兆华的心思,所以毫不犹豫就把会审结果说了出来:“臣等商议以为,崇纶在永定河道任上私自克扣工银,中饱私囊,致使道光二十九年北河决口,险些危及京师。仅此一条,就足够定下斩首抄家之罪了。”
“难怪花一百多万两银子修的永定河堤才刚刚两年就出事了。原来是崇纶这个贪吏在其中作梗。”兆华恶狠狠地说道。
“崇纶出身上三旗世家,本不应严惩。但他辜负圣恩,玩忽职守,欺上瞒下,并酿成大祸,将他斩首抄家也算合情合理。就这么定了吧。此事办得越快越好,不要再等到秋后,明日就在菜市口问斩,由爱卿亲往监斩。好好震慑一下那些辜负圣恩的贪官们。”

“微臣遵旨。”周祖培口里说遵旨,心里却在暗骂,怎么这监斩的苦差事也交给我呀,明天若不堵住那崇纶的嘴,还指不定要挨多少骂呢。
其实如果崇纶光贪污几十万两银子,而没有后世那么拙劣的表现,兆华也不一定就非要他的脑袋。
但崇纶在后世那些丧尽天良的行为举动,实在让兆华无法容忍。对于这样品德败坏之人,干脆让其速死。
崇纶,满洲正黄旗人,由内阁贴写中书充军机章京,后一路升迁,官至三品云南按察使。历史上,崇纶于咸丰二年升任湖北巡抚,上任后遇太平军来攻,他贪生怕死不想守城,但总督吴文镕已决心于武昌共存亡。执意不让崇纶出城,崇纶记恨在心,便上疏诬陷吴文镕贪生怕死不敢出战,结果咸丰信以为真,遂命吴文镕率三千老弱之兵冒雪进功,结果全军覆没,文镕投水而死。
接下来,崇纶知道武汉守不住,便自请出剿,以谋脱身。但咸丰识破了他的伎俩,不准。就在这当口,他家老人死了,崇纶便上奏说要回籍丁忧。于是咸丰新任命湖北学政青麟署巡抚,但还是不准崇纶离开武汉,而是命他留留湖北协防。崇纶还是不死心,“以病乞罢”,在当时这可以算得上为躲避太平军而不惜辞官的典型了。不过咸丰还是不准而且大怒,免去其所有职务。
青麟人品不错,曾拿出自家的钱财激励士兵出战,但上任后却遭到前任巡抚崇纶的百般刁难,史书上记载,“(青麟)求弁兵以护卫,不与;请银两以制械,不与;或军务不使闻知,或经旬不得相见。”
最后武昌城陷,青麟自杀未果,崇纶却提前一天化妆出逃。这样一个坏事做尽的人,却多活了十几年,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后,才由曾国藩赴武汉核查此事,遂真相大白于天下。崇纶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便自杀身亡,对外宣称病死,从而得以善终。
崇纶的事情处理清楚之后,兆华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曹振镛的后人愿意为朝廷捐纳白银十万两以保住“文正”的谥号。
话说兆华下令夺曹振镛谥号后,那些在京城做官的曹的门生故吏们早有人往曹家传话。曹家是淮南盐商世家,虽说近几年买卖不景气,但家大业大,为了一个“孝”字,对祖上的名声必须要想方设法加以保全。于是就使出了花钱报效,以换取皇上开恩的办法。
对兆华来说这笔到手的银子是一定要收下的,但“文正”的谥号和旁的谥号不同,既然配不上就一定要收回来。
于是兆华耍了一把无赖,吩咐军机处说,曹家报效朝廷是大功一件,曹振镛以前所犯过错可免于追究,但“文正”谥号必须收回,可按其家人意思改谥其他“文”字辈谥号。另外作为补偿,兆华还亲笔写下“同舟共济”四个字赏给曹家。
二十年之后,当昔日的盐商世家再也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那块当年花了十万两银子“买”来的先皇手绢竟成为全族的救命稻草。
……
程矞采的二十万两、崇纶的五十万两、曹振镛的十万两,兆华欣喜的发现,仅仅几天时间,又有八十万两银子到手了。若加上前期弄到的二百九十万两,如今已有三百七十万两银子可以作为改革的启动资金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三百万多万两若买些洋枪洋炮、蒸汽战船,建立只新式军队还算够用,即便兴办实业也不算太少,但真正投入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就差的太远了……
兆华每当想起后世那些穿越小说作者,一次能杀贪官几百人,抄出上千万两银子时就羡慕得不得了。可如今自己穿越了却发现那不过是不切实际的YY而已。
端华和肃顺这样的宗室贵胄,为了揪出一伙地位卑微的银库蛀虫就要冒着被刺杀的危险。朝廷上下即便真有贪官万人,可又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陋规定罪”去查处这些人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